2025 年碳板跑鞋市場百花齊放,各大品牌紛紛推出自家旗艦競速鞋款,不論是追求馬拉松成績突破、短距間歇訓練效率,還是希望兼顧舒適與推進力的跑者,都能找到最適合的一雙。本篇精選 Asics、Nike、Adidas、New Balance、Hoka、Saucony、Puma、On、Brooks 等知名品牌的代表碳板跑鞋,全面比較規格、中底科技、適用距離與優缺點,幫助你在眾多選擇中做出最聰明的投資。
無論你是準備挑戰個人最佳,或是剛踏入碳板世界的新手,這份指南將是你選鞋路上的最佳夥伴。

Adidas Adizero Adios Pro 4
結合 Energy Rods 2.0 與 Lightstrike Pro 泡棉,提供穩定、彈性的跑感,適合中高階選手。
優點
- 中底彈性出色,腳感輕盈
- 鞋面透氣,設計時尚
- 性能穩定,適合中高階跑者
缺點
- 楦頭偏窄,腳寬者需斟酌尺碼
- 穩定性略遜於前代

Asics Metaspeed Sky Paris
最新旗艦碳板競速鞋,搭載 FF Turbo+ 中底泡棉,輕量又具推進力,適合 5K 到馬拉松各距離比賽。
優點
- 超輕量設計,長距離不累腳
- 中底柔軟又富彈性,推進力強
- 支撐與舒適兼具,適合各距離賽事
缺點
- 外底膠面未延伸至後跟,對腳跟著地者耐久略受影響
- 定位偏競賽,不適合日常慢跑使用

Brooks Hyperion Elite 4 PB
Brooks 首款採用 DNA Gold PEBA 泡棉,適合各種距離比賽與間歇訓練。
優點
- 全新中底泡棉彈性佳
- 踏感自然,適應門檻低
- 適合長距離與間歇訓練
缺點
- 推進力略遜於其他頂級競速鞋
- 可能等待 Elite 5 發售再入手

Hoka Cielo X1 2.0
Hoka 最輕競賽鞋款,結合高回彈 PEBA 泡棉與激進推進幾何,適合中長距離比賽。
優點
- 比 Rocket X2 更輕、彈性更強
- 穩定性佳,適合長距離
- 推進曲線強烈,跑感順暢
缺點
- 價格偏高
- 穩定性略遜於前一代

New Balance FuelCell SC Elite v4
升級 FuelCell 為 PEBA 材質,舒適度與彈性提升,適合耐力型跑者的長距離需求。
優點
- 中底極富彈性,跑感順暢
- 鞋面舒適,長時間穿著無負擔
- 中足滾動設計幫助維持配速
缺點
- 重量偏高,不適合短距離比賽
- 碳板推進力略遜一籌

Nike Alphafly 3
搭載 ZoomX 中底與全掌碳板,專為長距離設計,是 Nike 碳板鞋的旗艦之作。
優點
- 鞋底彈性十足,節省腿力
- 長時間穿著仍感舒適
- 耐用性優於 Vaporfly 3
缺點
- 價格較高
- 重量略高於其他競品

On Cloudboom Strike LS
使用創新 LightSpray 無鞋帶鞋面與 Helion HF 中底,主打創新設計與穩固推進。
優點
- 極具設計感的鞋面,無縫貼合
- 穩定包覆,適合高配速跑者
- 中底推進力優異
缺點
- 價格高昂
- 合腳性不一定適合所有腳型

Puma Deviate Nitro Elite 3
高 CP 值碳板鞋,採用 aliphatic TPU 泡棉與碳板,兼具耐用與抓地表現。
優點
- 價格實惠
- 鞋底抓地力強,適用濕滑路面
- 耐用性佳,適合重複訓練
缺點
- 中底偏硬,部分跑者可能不習慣
- 彈性不如高端碳鞋

Saucony Endorphin Pro 4
採用雙層 PWRRUN HG+PB 中底,結合 Speedroll 幾何設計,提升穩定與推進力。
優點
- 中底回彈明顯
- 鞋面包覆穩定
- 相對價格親民
缺點
- 回彈感不如其他頂級碳鞋
- 外觀與 Pro 3 類似,升級幅度有限
結論
哪雙碳板鞋最適合你?
-
想追求比賽極限突破:選擇 Nike Alphafly 3 或 Asics Metaspeed Sky Paris,在長距離賽事中表現出色,推進力與回彈兼具。
-
兼顧訓練與比賽:Brooks Hyperion Elite 4 PB 或 Puma Deviate Nitro Elite 3 是高 CP 值又耐用的實戰鞋。
-
重視穩定性與中足過渡:New Balance SC Elite v4 與 Hoka Cielo X1 2.0 具備順暢滾動設計與優秀支撐性。
-
預算有限但不想妥協性能:Saucony Endorphin Pro 4 與 Puma Deviate Nitro Elite 3 提供不俗性能,價格更親民。
-
講究外觀與創新設計:On Cloudboom Strike LS 與 Adidas Adios Pro 4 展現品牌特色與科技感,適合風格跑者。
選購建議:
選擇碳板跑鞋時,建議根據以下三點做決策:
-
目標賽事距離:不同鞋款適用距離不同,短距離與馬拉松選擇差異大。
-
步態與落地方式:例如腳跟著地者應注意外底設計是否支撐充足。
-
預算與穿著頻率:碳板鞋不一定每日可穿,建議依使用頻率決定投資金額。
參考資料
Nick Harris-Fry. The best carbon plate running shoes 2025. tomsguide. March 24, 2025
更多相關文章
圖片來自官方網站,版權屬於原作者
文章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