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thing Headphone (1) 評價:透明設計搭配 KEF 調音真的好聽嗎?

功能齊全但音質表現平平的高階耳罩式耳機

Nothing Headphone (1) 是品牌邁向高階市場的第一步,主打標誌性的透明設計、與 KEF 聯手調音,以及一系列智慧功能與降噪技術。雖然售價直逼市場領頭羊 Sony WH-1000XM5,但這副耳機是否真的能在功能與音質間取得平衡,引起廣泛討論。

本文將從外型、操控、功能、降噪、音質等多個面向,全面解析 Nothing Headphone (1) 的真實表現。

Nothing Headphone (1) 評價:透明設計搭配 KEF 調音真的好聽嗎? 1

產品規格

規格項目 詳細資料
單體 40mm 動圈(16Ω),鎳鍍膜設計
主動式降噪 支援自適應 ANC(最高 42 dB)與通透模式
音訊編碼 AAC、SBC、LDAC
連線方式 藍牙 5.3、USB-C、3.5mm 有線
通話麥克風 六組麥克風,四組專為通話最佳化
空間音訊 支援頭部追蹤的空間音效
電池續航 ANC 開啟:35 小時;ANC 關閉:80 小時
快充 5 分鐘充電 ≈ 2.4 小時播放
重量 329 克
顏色 黑、白
建議售價 US$299

顏值出眾的復古設計與穩固結構

Nothing Headphone (1) 最大的視覺亮點來自其透明外殼與類似卡帶機的復古造型,搭配金屬與高科技塑膠的混合材質,質感十足。耳墊使用記憶泡棉與抗油污材質,佩戴舒適,能有效隔絕環境音。雖然重量達 329 克,略高於 Sony 和 Bose 競品,但外型設計較為貼合頭部,整體不顯笨重。

操控體驗直覺是一大亮點

耳機右耳罩搭載「滾輪式控制器」,可進行音量調整、播放暫停、降噪與通透模式切換;另設有實體切歌鍵、客製化按鍵與電源鍵。這套操作設計評價極高,反應靈敏、觸感佳,是目前耳罩耳機中最出色的實體控制之一。

連線方面支援藍牙 5.3、LDAC 編碼、USB-C 無損輸出與 3.5mm 插孔,彈性極高。

功能完善,支援多種使用場景

雖未內建對話感知模式,但 Headphone (1) 提供以下多種功能:

  • 空間音訊與頭部追蹤
  • 遊戲專用低延遲模式
  • 藍牙多點連線
  • 快速尋找耳機功能
  • 自動播放/暫停偵測
  • 8 頻段 EQ 客製化音場調整

藍牙版本為 5.3,音訊編碼支援 AAC、SBC 與 LDAC。

音質評價

音質是這副耳機最明顯的弱點。雖由 KEF 調音,三頻均衡、低頻扎實,中頻清晰,高頻也有細節,但整體聲音缺乏空間感與動態起伏。聲音壓縮感強烈,音場始終侷限在耳罩內,無法展現開闊、沉浸式的聆聽體驗。與 Sony WH-1000XM5 相比,Nothing 缺乏細節與樂器分離度,與 Sennheiser Accentum Plus 比較也略遜一籌。

「Bass Enhancer」雖能加強低頻厚度並維持控制力,但無法解決聲音不夠開闊的本質問題。空間音訊表現普通,對音樂與影片的沉浸感幫助有限,開啟頭部追蹤功能後反而導致音場方向不穩,影響體驗。

主動式降噪表現優秀

實測顯示,Nothing Headphone (1) 的 ANC 效果超乎預期,提供低、中、高與自動四種降噪模式,耳墊本身的被動隔音也大幅強化整體降噪效果。通透模式雖自然,但仍略遜於 Sony WH-1000XM5 與 AirPods Max。

通話表現

通話表現方面,六組麥克風中有四組專為語音通話最佳化,即使在紐約街頭環境噪音中也不受干擾,效果出色。但聲音偏薄也略帶機械感,使用者會聽到自己聲音放大產生的「迴音感」,這是高階耳機中較少見的設計缺陷。

競品比較

Nothing Headphone (1) 與 Sony WH-1000XM5、Bose QuietComfort Ultra 同屬 $299 高階耳罩耳機競爭市場,前者在設計、功能與操控上確實具競爭力,甚至在低頻表現與操作手感上勝出,但整體音質無法與其他兩者比擬,使整體 CP 值下降。

對重視聲音質感、空間音場與影音體驗的用戶而言,Nothing Headphone (1) 不足以取代 Sony 或 Bose 等成熟選擇。但對喜歡獨特外型、注重操控與使用體驗者來說,這款耳機仍具吸引力,尤其未來若價格調降,或將成為高性價比新選項。

結論

Nothing Headphone (1) 是一款設計前衛、操控出色、功能完整的耳罩式耳機,在降噪與續航表現方面具備競爭力。然而,其音質缺乏空間感與細節深度,無法與其他同級對手抗衡。若未來價格有所下修,將更具吸引力。

目前而言,若你重視聲音表現,Sony 或 Bose 的產品依然是更穩妥的選擇,但若你在意操控手感與設計美感,Nothing 的確是一個值得嘗試的品牌。

參考資料

David Carnoy. “Nothing Headphone (1) Review: An Eye-Catching Design Backed by Strong Performance.” CNET. Jul 01, 2025.

Matt Bolton. “I’ve tested the Nothing Headphone (1) for 2 weeks, and they’re incredibly impressive – except where it counts the most.” TechRadar. Jul 02, 2025.

圖片來自官方網站,版權屬於原作者

{{ reviewsTotal }}{{ options.labels.singularReviewCountLabel }}
{{ reviewsTotal }}{{ options.labels.pluralReviewCountLabel }}
{{ options.labels.newReviewButton }}
{{ userData.canReview.message 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