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眼鏡市場進入新階段,從 Ray-Ban Meta 到 Xreal、HTC Vive Eagle,各大品牌都試圖在日常時尚與科技功能間找到平衡。2025 年,Meta 與 Oakley 首度合作,推出 Oakley Meta HSTN 智慧眼鏡。這款產品被定位為「性能款」,在電池續航與相機功能上有明顯提升,同時整合更成熟的 Meta AI 功能。但與此同時,其外觀設計與價格也引發不少爭議。

Oakley Meta HSTN 的設計與外觀
一戴上 Oakley Meta HSTN,就能感受到它與 Ray-Ban Meta 完全不同。超反光的橘色鏡片搭配運動感十足的幾何線條框架,強烈展現 Oakley DNA。不過,鏡框上方的攝影機開孔顯示這並非普通墨鏡,而是一副完整的智慧型穿戴裝置。
然而,這種張揚的外觀並非人人都能接受。與 Ray-Ban 的低調風格不同,Oakley 版本更顯誇張,搭配日常服裝顯得突兀。若穿著休閒或運動裝,或在戶外活動場景中,造型會更合理。
功能與使用體驗
雖然外型有爭議,但功能幾乎延續 Ray-Ban Meta 智慧眼鏡的核心設計:
- 12MP 相機:位於左眼上方,可拍攝照片與影片。旁邊的指示燈在拍攝時會亮起,避免誤會。
- 3K 錄影:相較舊款的 1080p,解析度提升,對於創作者或需要高品質 POV 影像的使用者更具吸引力。
- 開放式耳掛喇叭:鏡腳內建揚聲器,方便聆聽音樂或接收通知。低音量時外漏情況不明顯,但高音量下周圍仍可能聽到。
- 觸控操作:右側鏡腳設有觸控板,可控制音樂播放與音量,使用方式直覺。
不過,攝影鏡頭容易受到頭髮或帽簷遮擋,導致拍攝畫面出現干擾。Meta 計劃推出 「媒體品質檢查」(Media Quality Check) 功能,提醒用戶影像是否被遮擋,但目前仍在測試階段。
影像與拍攝表現
相機升級至 12MP 並支援 3K 錄影,帶來更高解析度。不過實際測試中,照片顏色稍顯過度飽和,適合社群平台如 Instagram,但在專業應用上可能需要後製調整。
廣角 100 度視野能捕捉更多畫面,但拍攝角度需要適應,避免出現構圖不自然的問題。Meta AI 應用程式提供「智慧裁切」與 AI 編修功能,可在拍攝後自動調整影像角度,甚至能套用不同風格濾鏡,增加創作彈性。
Meta AI 功能升級
Meta 逐漸將產品定位從「智慧眼鏡」轉為「AI 眼鏡」,Oakley Meta 也延續這一趨勢:
- 即時翻譯:支援英文、西班牙文、法文、義大利文。若雙方皆佩戴 Meta 智慧眼鏡,便能跨語言對話。雖然需要停頓等待翻譯,但對旅行者非常實用。
- Live AI 模式:透過眼鏡鏡頭,AI 能「看到」用戶視野並即時回答問題,例如辨識植物、建築物等。不過在導航與辨識特殊物種上仍有限制。
- AI 創意編輯:Meta AI 應用支援影片重新上色、風格轉換,讓原本普通的影像更具吸引力。
這些功能顯示 Meta 正逐步強化 AI 生態,為未來內建顯示器與 AR 應用鋪路。
優缺點總結
優點
- 更廣的相機視野,適合拍攝動態場景
- 電池續航力是 Ray-Ban 版本的兩倍
- PRIZM 偏光鏡片提供優秀的視覺清晰度
- Meta AI 功能強大,查詢與互動流暢
- 運動風格適合戶外與極限活動
缺點
- 外型過於張揚,日常穿搭不易融合
- 目前缺乏更多顏色與客製化選項
- 價格偏高,定位較小眾
- 尚未全面普及,市場接受度待觀察
結論
整體而言,Oakley Meta HSTN 智慧眼鏡展現了 Meta 在穿戴裝置上的下一步發展方向。續航更長、相機更強大,加上即時翻譯與 Live AI 等新功能,讓它成為運動族群與科技愛好者的理想選擇。不過,張揚的外觀設計與高於 Ray-Ban 系列的售價,可能會限制它在大眾市場的接受度。
如果你重視運動風格、長時間續航與高品質影像,那麼 Oakley Meta HSTN 是值得考慮的選擇;但若你追求時尚百搭與價格親民,Ray-Ban Meta 智慧眼鏡仍然是更適合的日常方案。可以預期,未來隨著顯示器與 AR 功能加入,智慧眼鏡將邁向更完整的 AI 穿戴時代。
參考資料
Karissa Bell. “Oakley Meta glasses review: A familiar formula with some upgrades.” Engadget. Jul 29, 2025.
Kate Kozuch. “I spent my first 24 hours with the Oakley Meta HSTN glasses — they’re brilliant except for one glaring problem.” Tom’s Guide. Jul 23, 2025.
更多相關文章
圖片來自官方網站,版權屬於原作者
文章推薦